第1430章 航空布局-《谍海孤雁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对于此的要求,林默禁止相关公司再继续往上开拓,而是让他们专注于此,潜心深入研究,虽然在未来,这并非主流,但还是有市场的。

      市场规模是不大,但也容易站住脚,且更容易被容忍,真出问题,林家不至在这方面的投资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  至于观光及体验之类,算是上述二者可开拓的市场,而非新机,当然了,有相应的改装订制之类的,肯定更好。

      “…当然,专注生产小飞机还有另一个目的,保住产线、工人,维持供应链这些,将来一旦战争暴发,对各类飞机需求暴增,我们便可能凭此涉足…”

      涉足的,自然是战斗机、侦察机之类的军用机型,以此为线破冰,当然,哪怕破冰不成,在战争期间也能分上一杯羹。

      当然,这些公司,与上述的并不同,且需进行一定切割,大体而言,冲线公司,现阶段角色,更类似代工公司、组装公司,而上述公司则更倾向研发,准确说是研产一体,只不过产能相对较小。

      而冲线公司,则负责为他们多余的订单,甚至外部其他公司订单,进行代工生产,尽量不起眼,且股权之类要专门配置,方便未来获得冲线之类的机会。

      至于军用飞机研发,在这里太过敏感,在冲线并成功前,林家不能尝试踩这条线,以免引起警惕防范。

      另外,小型飞机公司这边,还可与前段时间所投的飞机项目进行一些合作,其实就是输送技术经验,不过林默考虑了下,并没有开口,而是准备私下再与表哥谈此问题。

      不过,上述只是陆上机型投资的一部分,另一部分,则投往大飞机,主要进行研究、开发新机型,新的航空尖端技术等等之类。

      表面同样不涉及军事,打出的旗号,是开发大型民用飞机,而且会将口号往大、往离谱了喊,目的嘛,主要是为冲线,毕竟大飞机前景才足够广阔。

      “…像是喊出开发跨洋飞机,当然了,往这方面开发是真,也可弄些原型机、试验机之类,但以目前技术水平,大概率不大可能实现。

      但不要吝啬资金投入,甚至尽可能多投,想办法获得一些成果,战争一旦爆发,大飞机相关技术,可以适配大航程、大载重的轰炸机等大型军用飞机。

      战争爆发,需求紧迫,到时人无我有,这便是很好的冲线机会,一旦踏出这一脚,后续也好运作,哪怕事后从军供中将我们踢开,至少在民用领域,是不好把我们卡死的。”

      林默解释了下,当然了,真实目的也不像他所说那么纯粹,肯定还有其他目的,但不关他们的事儿,没必要挑明让人背负不必要的压力。

      而水上飞机这条产业线,整体布局与陆上飞机类似,但要更加大胆,虽然水上飞机在这个时期发展不错,但其很多弊端也显露了出来,前景并不好,所以胆子也更大。

      像小型水上飞机,重点也是布局私人及小规模客运,但同时也将插足侦查机乃至战斗机业务,因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前景同样不算很好,当然,他们也只是试探性涉足,暂时只在红线周围徘徊。

      再往上的中大型水上飞机,他们选择全产业布局,就是所有机型都去搞,然后再匹配适合其的应用场景。

      未来前景是不太好,但既然现在发展不错,自然是有市场的,先闯出来,到时可以转型嘛!甚至哪怕期间的盈利分红,以及到时转售公司的资产这些,也未必会亏,值得一搞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