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边人,现在多得是想要陆诗秀命的。 他在一日,自己尚且能够镇得住。若他真走了呢?真回京了呢? 那秀秀的命,自己还能保得住吗? 张瑞荣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畏首畏尾。一点都不像是曾经的自己。 他为秀秀,改变了许多。可那位郎心似铁的,压根儿就没给自己一点反应。 张瑞荣心中苦笑。兴许这就是以往为情所困的先帝对自己说的,先喜欢上的人,总是吃亏些。 不过这个亏,自己吃得甘之如饴。 张瑞荣细细思量起张太师的话。觉得不无可以。有张太师坐镇,起码自己可以暂且放下心,去料理京中的事。待京中事了,再回谢阳镇接秀秀和孩子们北上京城,也无不可。 张瑞荣心中一番纠结后,对张太师点点头:“可。” 张太师大喜。 他一直就是摄政王一派的人,当年被挤出京城,也是因为失了摄政王这棵大树的仰仗。 如今摄政王重回京都,就再也不必担心天下苍生会落在潘太师那魔掌之中了。 张太师对张瑞荣拜了三拜,“下官再次,先行恭贺王爷旗开得胜。” 张瑞荣点点头,又同他说起二宝的事来。 “我家二子,聪慧伶俐,欲寻一名师好生调.教。不知道张太师是否愿意收其为弟子?” 这件事,倒是为难上了张太师。 自己为官,大可以随心所欲,执着向前。可有了弟子,却是不一样的。一着收徒不慎,日后弟子坏的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声,更有自己的名声搭在里头。 张太师不乐意自己一生清誉,毁在弟子手中。是以他收徒首看品性,而会不会读书,能读到什么程度,倒是次要的。 而今摄政王发话,张太师即便心中不愿意,也捏着鼻子认下。 张瑞荣自然知道这一层关系。他也不愿为难自己的铁杆拥护者。没有这些人,何来他的地位? “太师不必太过焦虑。我不过是随口一提。若这孩子果真当不得你的弟子,倒也无妨。” 张太师叹了一声,“是小老儿提出要替王爷照看家眷的,岂可反悔?这学生,我收了便是。也算是了却了王爷的一块心病。” “如此甚好。” 张瑞荣松了松筋骨,深呼一口气,再缓缓吐出。颇有一种猛虎即将下山的感觉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