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岁末的长安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罕见的紧张与期待。 安德罗波夫说这是“历史性的出访”,但是勃列日涅夫知道,这更像是在薄冰上跳舞。当“图-114”专机降落在富士山空军基地时,透过舷窗,他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这个被称为“帝国主义者最后据点”的土地。 “列昂尼德·伊里奇,该下飞机了。” 柯西金在他耳边轻声提醒,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焦虑。 勃列日涅夫整了整胸前的勋章——今天他特意选择了最华丽的一套——深吸一口气。 机舱门打开的瞬间,刺眼的阳光和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同时袭来。他眯起眼睛,看到红地毯尽头,李毅安的笑脸,于是他便展露出笑容,走下了舷梯。 当勃列日涅夫的双脚第一次踏上sEA的土地时,军乐队奏响了苏联国歌。二十一响礼炮的轰鸣在空气中震荡。 “欢迎来到长安,列昂尼德,我的朋友。” 李毅安用俄语说道,伸出手来,这个时候他注意到对方眼角的皱纹比在照片上看到的更深,脸色也有些苍白。 但是他还是展现出最热情的笑容,用力握住那只手: “我的朋友,感谢您的邀请。这真是……” 他顿了顿,寻找合适的国语词汇: “莫大的荣幸!” 接下来他们共同检阅仪仗队。勃列日涅夫下意识地挺直腰背——这个动作让勋章互相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——然后惊讶地发现,SEA仪仗队的制服竟比克里姆林宫卫兵的还要华丽。 “请随我来,列昂尼德。” 李毅安做了个邀请的手势,红地毯两侧的三军仪仗队立刻立正行礼,锃亮的军靴同时撞击地面,发出整齐划一的巨响。 勃列日涅夫缓步前行,注意到这些SEA士兵平均比他高出一个头。阳光在他们镀金纽扣和仪仗刀上跳跃,刺得他不得不眯起眼睛。 看着这些的军人,勃列日涅夫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在中东的那场已经停止的战争,战争似乎已经停止了,可是它却刻在了所有人的心底。 尤其是导弹被拦截的画面。 在今年6月访问美国之后,勃列日涅夫原本计划是在10月访问长安,可因为中东的战争,一直拖到现在。 事实上,对于此行,他是充满期待的,他希望能够像他在美国一样,获得相应的收获。 在接下来的欢迎仪式上,他机械地微笑着,目光却不自觉地被远处的高速公路吸引——无数汽车在六车道上川流不息,这种景象在莫斯科是难以想象的。 不过看着高速公路,他突然有一种冲动——就是想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感受一番驾驶的乐趣。 勃列日涅夫的爱好不多,但他绝对是个汽车迷,看着身边的勃列日涅夫,李毅安是懂得他的,于是便说道: “列昂尼德,我给你准备了一个礼物。” “礼物?什么礼物?” “一辆法拉第……世界上最快的量产汽车!这两天,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,感受一下。” 闻言,勃列日涅夫的脸上立即堆满了笑容,就连同看着李毅安的目光更加亲近起来,他笑道: “李,我的朋友,我也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,我想,你一定会非常喜欢这份礼物的。” 不过,他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礼物是什么,但李毅安却已经有些好奇了。 因为他身边的列昂尼德,可是百亿补贴勋多多啊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