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国内科研人员数量上并不缺乏,真正缺的是高端科研人才。 “不熟悉。” 应雪莲摇摇头,有些无奈地说道: “你说的那些是能源行业的分支,不属于科研行业,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岗位,我也可以去你们那里组建个相关的技术部门。” 她这话说得相当婉转,但屋里的两人都听明白了。 翻译一下就是:你们那里的项目太低端,都不配称为科研项目,我能去,完全是生活所迫。 于大章忍着笑,偷偷瞄了一眼曲脱脱。 只见她脸色不太好,嘴唇紧抿,一副被人轻视,但又无法反驳的样子。 片刻后,她实在忍不住了,开口说道: “不见得吧,现在就有一家科研机构在跟我们合作,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技术迭代。” 这也是她的底气所在。 亿盛集团之所以能搞得有声有色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家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。 应雪莲听到后,先看了一眼于大章,眼神中带着些许无奈,似乎是不想去给曲脱脱解释。 “既然都说到这了,你就给她说说呗。” 于大章能理解她的感受,给一个外行解释,确实是一种痛苦。 “你们合作的科研机构是不是一直在生产环节进行技术优化?”应雪莲看着曲脱脱问道。 “没错。”曲脱脱点头应道。 “所以他们只是在进行基础技术研究。”应雪莲解释道: “这么做是为了迎合你们做应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,这种研究只是在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,而非纯粹的科研活动。” 这次曲脱脱听明白了。 应雪莲的意思是,与亿盛集团合作的研究机构,是在迎合他们做优化。 就好比智能手机一代又一代的更新。 而更新和创新是两回事。 “你们每年投入在这方面的研发经费是多少?”应雪莲又问道。 曲脱脱想了想,答道: “大概在两个亿左右。” “你们真有钱啊。”应雪莲感慨道: “两千万的项目让你们干成了两个亿,也不知道是对方太狠了,还是你们人傻钱多。” 第(3/3)页